《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》
看到出版社一間一間倒閉,於是開始思考書之於我是怎樣的存在?身為國文系畢業的人,卻也有一段時間,埋首於考試用書,忘了看書的沉靜自在,只想早日脫離案前的考用書。
直到收到今年的生日禮物,是幾本我喜歡的書,再度翻開書,才發現原來看書那麼愉快。
畢業至今,也快一年了。工作成了朋友之間時常出現的話題,在本書的第一章節,提到科技對於未來產業的影響,科技的進步可能引發白領階級的失業潮,科技內行人李開復推估「十年內,一半的白領智慧工作,包括任何帶有「助理」、「代理」、「經紀」和「師」的腦袋白領,都有可能被取代。金融分析師、醫師、律師、教師這四個行業將受到極大的打擊。」
重新思考老師的定位,以前所受的教育多為講述式,然而老師的角色漸漸調整成各方資訊的「整合者」。想起之前曾經質疑過「背誦」之必要,若是時間推移至十年後,捫心自問,不知道我又會得到什麼答案。
幸好這個章節的結尾,還是燃起一線希望:科技最終又回歸人性。前一陣子看到日本的無人旅館倒閉,科技可能會失誤,可能無法解決所有臨時狀況,最重要的是科技帶來便利,卻少了溫暖。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「科技做不到的地方,才展現人的價值」。
考完教檢的這段日子,緩下日常的腳步,重新檢視生活。讀到書中的「文化,是閒出來的」,想起選修課《老子》提到的無用之用,再反思觀光想看的究竟是什麼。常聽到「生活在他方」,喜歡長時間的的旅行是因為換個地方生活,企圖浸濡在他們的文化,然後回到自己的日常時,用更溫柔的眼睛看待周遭。誠如書上寫的「東海岸一定要留白,讓大家能享受慢生活,無論是對國外遊客或當地居民。留白,才能平等,令所有人都能欣賞到太平洋,而不被人工建物擋住視線。過生活的、來禪修的、騎單車的、傳承與欣賞原住民文化的……,皆能在此適得其所。這時的台灣東部,才能永續。而無論人類再怎麼進步,都需要這一款『慢』」
留白是一種藝術,也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