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一天當你走進餐廳,店經理對你的精心打扮留下深刻印象,因此想邀請你,在未來的一年中每月第一週的星期一可以來店裡免費用餐。不過你必須先想點好這十二次要吃的料理,這時你會連續十二的月都吃自己最愛的那一道料理,還是每個月都有變化呢?
當我看到這個有趣的問題,我選的是變化組。可是研究過程中發現:無變化組比變化組滿意。這個實驗的重點在於:時間和變化是避免習慣的兩種方法。而事實上,當事情發生的時間分隔得夠久,變化即是多餘。而之所以我會選擇變化,原來是因為當我在腦海中想像這件事的時候,是想像成一張長桌子上面放著十二道菜,誤把「連續」的選擇當成「同時」發生。
看完實驗結果我有點驚訝,但是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,正是因為它不斷顛覆我的想法。這個主題在探討現在主義:起因於我們不明白未來的自己不會以現在的方式看世界。以下提出幾個讓我出乎意料的觀點:
一、人都喜歡解釋,甚至無法忍受事件沒有合理的解釋。但是「解釋」會降低情緒渲染力,也可能降低快樂度。
書中以這兩張圖片為例:
多數人認為有解釋的那張會使他們比較快樂 ( 就算解釋是空泛而無意義的 ) 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製片家跟小說家常常利用這一點,在故事結尾留下伏筆。也是因為這樣的懸疑,延伸了故事留在大家心裡的時間,也放大了我們感受到的快樂。
二、我們日常思維中,有百分之十二跟未來有關。
常常聽到「活在當下」這句話,不過我們之所以會固執地去思考未來,是因為想到未來使人開心。
人在想像未來的時候,多半是偏向正面、美好的。前瞻可以帶來快樂,就像有人會在一年之初訂定暑假出國計畫,並在前幾月想像這件事情時感到快樂。
此外,想像不愉快的事也能降低事情的影響,而且擔心和焦慮在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正如學生容易想到不用功念書可能收到慘不忍睹的成績單,注重身材的女性可
能想到甜點吃多了會變胖。而研究顯示,這樣的預言是激勵人們謹慎行事的有效方法。
三、人類酷愛「掌控」
譬如說玩擲骰子時,輪到自己時通常願意下比較大的賭注。因為人打從心裡相信可以掌控這件事,儘管骰子由誰來擲機率都是一樣的。
但是擁有掌控權對人類的健康和福祉有正面的影響,失去掌控則比從未擁有還糟。
後記:當我首次看完這本書時,便下定決心:有時間一定要再看一次。因為太多實驗顛覆思維,推翻很多「理所當然」。
第二次看這本書則是因為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,也希望透過「每週一書」整理自己的觀點,並和大家分享。
留言列表